日前,被科学界广泛寄予厚望的艾滋病候选疫苗——复制缺陷型Ad5腺病毒载体疫苗(简称Ad5载体疫苗)Ⅱb期临床试验宣告失败,这个消息让世界各地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员感到震惊。之后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称:“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遭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艾滋病研究项目科学家张林琦教授却表示,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任何艰难的挑战,科学的道路从来就没有过一帆风顺,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执著的信念,通过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畏失败,才能zui终取胜艾滋病。
▲研制疫苗迫在眉睫
艾滋病在流行破坏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报告指出,仅2006年,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有43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现有感染总人数高达3950万人。艾滋病疫苗将是遏制艾滋病蔓延zui有效、zui关键的预防手段。
张林琦教授解释说,此次试验失败的疫苗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艾滋病疫苗试验联盟及美国默克公司三方合作在北美和南非先后进行。科学界曾对该疫苗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因为这种疫苗是用全新方法研制的,它不像绝大多数传统疫苗那样激活针对HIV的抗体,而是专门诱导体内免疫系统的杀伤T淋巴细胞反应,并且此前在猴子身上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效果。
科学界曾乐观地认为,即使这种艾滋病疫苗无法保护接触者不被感染,但至少应该可以降低HIV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速率及其复制水平,但此疫苗未在人体内显示出期望的效果。对其中期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该疫苗既不能保护志愿者免遭HIV的侵害,也不能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这的确令科学界十分惊讶,并十分失望。
张林琦教授表示,导致该疫苗失败的原因还不清楚,需要全面分析试验数据后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只有有关该疫苗研究更多更新的试验数据公布后,科学界才能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他介绍说,目前世界范围内进入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有30余种,大多处在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疫苗的种类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痘病毒载体疫苗、DNA载体疫苗等,其中绝大多数疫苗的设计思路与Ad5载体疫苗大同小异,均以诱导杀伤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要目标。我国目前开展的艾滋病疫苗策略,其中一部分也是诱导T细胞免疫。Ad5载体疫苗的失败,意味着采取这类技术策略的艾滋病疫苗前景黯淡,科研人员亟须新的思路和方法,来重新规划和制定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屡战屡败”原因何在
至今还没有一种艾滋病疫苗被试验证明能够预防和治疗艾滋病。为什么艾滋病疫苗研究“屡战屡败”呢?张林琦教授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HIV的高度变异性给疫苗的研制带来重重困难。HIV是靠感染人体并在体内大量复制而繁衍生存的。病毒在自我复制过程中,不是100%,导致所复制病毒的基因和蛋白序列与zui初的病毒不同。一个候选疫苗从开始研究到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此时疫苗的效力也许已经和HIV在基因和蛋白序列上不相匹配了。